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 物流资讯 > 物流系统
国内外仓储管理软件“博弈”分析
2016年09月06日 15:04 来源智慧的仓储物流 浏览1202
     提到国外仓储管理系统的印象,多半是:贵、实施周期长、复杂且难以掌握等。以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的美国仓储管理系统来说,主要特征在于系统的功能细致度与丰富程度达到了其他厂商(国内外)难以跨越的高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系统架构与参数的复杂度已非一般国内外厂商可以企及,绝大部分的仓储需求都能由顾问仔细研究后配置出来,而不需要重新进行客户化修改代码。

     前几年,国内物流软件市场欣欣向荣,尤其是医药、服装等市场方兴未艾时,国外仓储管理系统确实引领风骚,彼时一般都是预算不足或是对仓储管理软件没有太多认识的企业才会考虑国内软件厂商。
 
     而这几年,美国这家全球第一的仓储管理系统在国内很多的评价却变为:系统功能确实很丰富很齐全,但价格太贵(一般几乎是国内厂商的5~8倍以上),客户一般最多用到30%的功能但却要付100%的价格,不划算,并且在参数没有办法满足或者使用不顺畅时,要修改原代码的成本比一般软件相比太大(越复杂的系统,修改成本时间越大),因此国外仓储管理系统似乎逐渐失去吸引力,也让某些行业内人士感觉国产仓储系统似乎有发展越来越好的趋势。
 
     于是,就出现了诸如“国内市场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国外厂商”、“国内厂商打败国外厂商”等观点。在我看来,这些论断未免太过武断,好的系统体现在设计理念、开发维护与导入实施,而不是冠上国产或者国外的标志。
 
     诚然,国内市场对于这家全球第一的仓储管理软件评价有些现实上可观察到的道理,但其实这关系到国外厂商总部的策略以及对于中国市场变化的反应,还有国外对于中国职业经理人对待方式等因素,造成这家国际排名第一的软件公司似乎错失了机会,而非全部由于单纯表面的“水土不服”、“国内厂商崛起”这类简单原因所造成。
 
     还有一个原因:一般市场人士可能不清楚的是,许多国际物流软件公司,“杀手级”的整套供应链全系列系统,由于地域与语言的关系,或者研发支持没有办法覆盖,其实根本都没有推广到中国,而这些应用可不是三五个人聚在一起聊聊加加班就可以码出来的简单软件。
 
    而回过头来看国内的仓储管理系统厂商,最大的差别是背后没有资本支撑,中国市场的资本对于互连网等的兴趣显而易见,但对于应用软件开发行业一向兴趣缺乏,导致的现象就是国内厂商的研发力量一向不足。
 
    而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国内仓储管理软件,并非基于深刻的供应链理论基础或是由现场需求慢慢发展而来,而是由国外厂商学习、再向国内各行业进行销售。同时,确实许多在国外企业工作过的顾问加盟国内厂商,也对国内仓储系统存在提升的作用。
 
    为何国外大部分仓储管理系统几乎都发展为大型、参数丰富多变、复杂且耗时实施的复杂软件,而国内厂商系统发展为较为简单、尽量固化功能使用方式、快速实施的模式呢?原因有很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1. 源代码与配置
 
    国外市场发展到现在,很多时候物流选型人或公司已经很忌讳原代码修改,而是强调要能配置出来,这个现象在国内目前还未清楚地观察到。也因为这个选型风格,国外知名的仓储管理系统皆在功能上不断加广加深,并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超级复杂的参数与说明文件足以让实施顾问花费许多时间去导入一个不算复杂的功能。
 
    就这个层面来看,国内厂商即使有许多有国外WMS经验的顾问加入了,也难以号称自己的系统水平已经逼近全球品牌。这点是中外物流软件市场风格不同所导致的系统的发展趋势差别,国内现在对于系统实施上进行原代码修改这点并没有特别反感,反而是买方市场,大有“我出钱,让你改越多我越划算”的感觉。
 
2.竞争与销售角度考量
 
    在国外,一个仔细导入实施的仓储管理软件项目,动不动就耗费五六个月以上是很常见的事情,也确实有很细致的项目管理与系统任务需要去实现,但放到国内来说,这样的项目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太大了,能够负担的企业并不多,这样问题就来了:对于国内厂商需要生存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说服客户?
 
    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将仓储管理软件描绘成一个没有这么困难的工作,因此宣传重点在于快速导入无原代码修改,不过常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开始给用户的心理期望是这个系统就是这么简单一点也不复杂,但真正使用后或者后期需要优化时,由于整体项目预算的原因,厂商不可能不断投入人力资源来服务客户,也是常常看到用户在使用一个低价软件一段时间后由于服务支持原因导致废弃系统重新选型的不健康结果,这在国内市场出现的频率有时会超出人们想像。
 
3.研发因素与进入障碍原因
 
    一样是研发投入的主因,国内厂商缺乏丰富资源投入在产品的维护与更新换代上。仓储管理系统乍看下,不外乎收货到发货的一系列操作支持,比起ERP来说简单多了!但仓储管理系统为何在今日还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非被ERP大厂们并入成为其中一个模块的原因,就在于仓储操作流程与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性。
 
    国内厂商系统的相对简单化,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仓储管理系统行业的进入障碍低,几个程序员就可以编写,甚至用Excel、Access就可以完成,而这其中的差别,并不是人人都心里有数。
 
    国外尤其是美国,用户在选型系统时常参考Gartner或ARC这类权威的软件评估机构报告,也因为这样,很多软件公司会尽量以这些机构的角度与标准去丰富自己的软件。反观国内,并没有这类机构或者权威报告等。
 
    因此,对于预算充足、期望仔细审视现有物流操作并且优化仓储系统的企业来说,国外软件的许多较新理念是可以借鉴的,这里指的不单单是仓储内部的功能创新,而是仓库内部以至于整体供应链的应用理念。
 
    并且对于国外厂商技术平台希望能自有掌握、而不希望未来所有修改都需要找厂商修改原代码的用户,国外厂商的物流平台开放式作法,更能够仔细参考,这类平台,并非三五年就能开发出来的,而是真正累积了数十年的更新换代才换来的稳定产品。
 
    而希望以快速低初期成本尽快使用系统的用户,国内厂商的系统就会是较好的选择,这个现象尤其体现在当前淘宝卖家自建仓库、O2O仓库的用户选型上,在这个方面,确实国外厂商优势不明显。
 
    亚太尤其是中国的物流环境,几年来国外成型的大型仓储软件在大部分情况下很难将所谓国外最佳实践作法照搬到国内的仓储需求,而国内自主研发的仓储管理系统仍大部分停留在按需求开发、低价抢市的激烈竞争情况。
 
    所以说,国内外厂商各自有擅长的领域,在单纯仓储操作功能上,尤其是收发存等作业员使用的功能,确实是逐渐接近的,这是必然的结果。不过,仓储管理系统不只包括收发存等功能,批号、库存属性管理、设备管理、任务分发、人员劳力管理以及第三方物流特性等领域,都属于仓储管理系统的范畴,在加上各类自动化设备、RFID等的搭配,整体供应链配合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性,仓储管理系统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
 
    因此,不必非要评判国内和国外仓库软件系统的孰好孰坏,而是更多地关注仓储物流、运输管理等系统的演变,何种模式才是趋势,对于用户来说更能提升效益,才更为重要。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修改!)
相关文章
最新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