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 仓储资讯
双十一在即,比物流更重要的,其实是已成国家战略的“供应链创新”
2017年10月23日 16:22 来源解放日报 浏览802
双十一在即,比物流更重要的,其实是已成国家战略的“供应链创新”

“双十一”在即,快递公司每年最繁忙的季节要来了。

这让快递涨价、快递纸箱污染、快递行业降本增效等问题,高频次跃入中国普通百姓的眼帘,也构成大多数人对“物流”这个概念最粗浅的认知。然而,物流其实只是“供应链管理”下的一个环节。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将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

该如何理解这一举措的信号意义与内涵?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祥锋,进行了以下解读。

|21世纪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

Q:提到“供应链管理”,熟悉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人一定不陌生,但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它并非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当国务院出台《意见》,就供应链创新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如何理解这一举措的信号意义?

陈祥锋:如果说自然界有生态链,那么任何一家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一定有一条“供应链”。如果我们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的话,则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是主干,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干、枝与干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是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明确。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把物流定义为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开始将物流的概念向供应链转移。21世纪以来,前十年,供应链概念的发展以注重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将最精准的服务送抵客户为主要关注对象;2010年之后,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背后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

世界上最早把供应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是美国。早在2012年,美国就发布了《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其目标有二:一是促进商品的高效和安全运输;二是培养一个有弹性的全球供应链。这份《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布,标志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代物流开始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

英国学者马丁·克里斯多夫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各个国家已经将供应链平台的竞争作为国家竞争的主要支撑。

在中国,对供应链的研究其实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各行业整体呈现出的供应链竞争力却偏弱。

Q:为何中国供应链研究强,各行业的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却偏弱?

陈祥锋:因为严格来说,在中国企业界,对供应链管理有所注重的,主要还是一些核心企业,以宝钢、海尔、TCL这种比较大的生产性企业为代表。而他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注重,主要侧重于对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管理。

这几年,由于行业资源整合浪潮频频,或是由于成本高企的压力,注重深化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才多了起来。

比如,2015年前后,很多中国大企业纷纷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起各种层级的资源整合平台,以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供应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但随着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的不仅仅是同行业的整合,而且是跨行业整合,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寻求更好的发展资源、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就愈发感到,若不能在供应链管理能力上有所提升,势必对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构成根本性影响。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和全球第二大制造国,也是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第二多的国家,更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和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培育起一批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就将在全球供应链市场上持续处于收益洼地和竞争洼地。

|看不见的商业基础设施

Q:那么,此番国务院对“供应链创新发展”而不仅仅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安全”做出战略部署,有没有更具体的问题指向?

陈祥锋:近年来,我们国家出台过多项国家战略,比如“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等。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在这些战略的落地实施过程中,都少不了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供应链运营、发展模式的创新。

无论是制造业想通过“+互联网”,生产出更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个性化产品,还是“中国制造2025”意图实现的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把更多智能化生产成果送抵消费者,“一带一路”上通过全球资源统筹,达成更高效的“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全链条高效运作,都需要用供应链思维来运筹帷幄。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从国家层面提“供应链创新”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指向。

另一个问题指向,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推进。

先前,我们印象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的都是钢铁、能源、房地产这些重量级行业,但其实,随着如今我国国民消费生活内容的极大丰富,部分电子产品等消费类产品都进入了产能过剩状态,于是,如何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进而如何快速、保质保量地把它们送抵消费者、整个运营管理链条是否符合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都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过程中,绕不开的重要着力点。

第三个问题指向是,从国家层面思考,什么是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力?

美国为何会在2012年提“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因为其实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都是“外包”策略的最大受益者。但经过一个长时段的实践,他们发现,虽然全球资源和产能都为我所用,但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都明显下降。由于他们总是把生产外包出去,导致运营管理层离市场第一线的奋斗太远,光跟市场数据打交道,并不能帮助他们敏锐捕捉到市场上的最新风向,一不小心就会与时代脱节。这让他们开始警醒,光是把别人的生产组织起来直接卖给消费者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为何中国的华为不仅在制造质量上,在设计和工艺突破上也新招频出?因为华为的手机从头到尾全部都是自己“干”的,且没有轻易放过供应链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这让它的创新能力有了非常牢靠的发展基础。高科技创新产品行业如此,在其他行业,其实也如此。

毫不夸张地说,好的供应链管理和创新,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看不见的商业基础设施,长远来说,足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这也是越来越多国家会把供应链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的原因所在。

时至今日,一个企业光靠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已无法走得太远。它甚至可能会因为供应链上某一环的掉队,导致整个模式的崩塌。

|五大核心关键词

Q:纵览整个《意见》,作为一位长期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深入研究的学者,您觉得有哪些提法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陈祥锋:仔细学习《意见》后,我个人觉得有五个关键词值得重点关注:全球供应链、协同与融合、供应链金融、智慧供应链、绿色。这五个关键词不仅体现出中国供应链发展的特色和内涵,而且还预示出中国供应链的五点发展趋势。

第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是,推进供应链全球布局,重构全球价值链。今后的供应链发展,将更加强调企业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大的资源市场、更广阔的产品市场。

这个发展趋势将重构全球价值链,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全球贸易新规制,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

第二个未来发展趋势是,产业协同与跨界融合特性将更加明显。

今后的供应链创新,将更加强调同一产业中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在相同企业或不同企业间的协同。通过流程优化和资源整合的手段,实现精准匹配市场供应与需求,并进一步降本增效;更注重产品和多种服务的集成,增加供应链的黏性和忠诚度,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就需要产业跨界融合,如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等等。

第三个未来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和创新。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修改!)
最新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