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资讯 > 物流资讯 > 物流人才
高职物流专业“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5年11月17日 10:58 作者黄本新 来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浏览1725
摘 要: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指出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物流专业教育微观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在宏观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内涵;微观分析;宏观思考

       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国内许多学者提出,应根据物流业岗位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建立科研院校和企业合作的联合培养机制,其关键就是基于国内物流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学研相结合。还有订单式、“2+1 ”、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这些都是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表现形式,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及今后高职院校普遍的培养模式。我们从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内涵、内部教学、外部环境切入,进一步扩充到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明确新时期职业教育新目标、新任务,并期望对高职专业的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现状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性,也有职业性和教育性;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是指产业发展所需技能培养与学校教学任务相融合、产业职工素质提升和能力培育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产业岗位职业工作环境与学校教学情境相融合、产业所需职业资格资质要求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产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不仅要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方面和企业对接,还要不断研究校企联合招生、联合教学、联合培养的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不断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是在高等学校框架下,融合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五个要素。在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中,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企业实质性参与学校育人的过程的深度融合;学生具备双重身份——既是学员,也是员工;学校学习具有两个教学场所——模拟现场或真实场景。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灵活地对接。
       运用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培养的高职学生是适应物流产业现实和发展的需求的,只是由于思想观念的制约,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高职高专物流教育大多数仍采用传统教育体系——把物流作为学科来传授,而不是把物流作为专业来对待。有的教学注重学生理论教育,忽略了实践环节教育,或者实践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相对匮乏、教师队伍年轻化,缺乏相应物流实际操作经验。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参差不齐。在我们与物流企业交流过程中,企业反映最多的是我们高职院校编的教材不实用,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且不适合企业。有的教师只关注物流岗位特征性,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求“特”求“异”,而不致力于主导模式的构建,就容易引起教育内涵的异化与人才培养上的大偏差。如“订单式”培养常会导致学生就业面狭窄,教学中过分偏重企业“订单”将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可持续发展,甚至由于“下单企业”难以预测的变化反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困难。因此,如何构建符合地方经济需求的、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学校内部,在高职教师个体的微观思维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在高职学校的外部,在教师外部的宏观环境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政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政府对高职教育只是引导而不是指导。现实的情况是指导多,引导少,政府有时缺位,有时又越位。其次是企业和学校。企业是经营实体,学校是事业单位,二者之间的人才交流门槛太多,困难诸多。高职学校的行政化也很强。有的企业对学校的协同育人,由于缺乏领袖,不愿协同;利益失调,不想协同;思想各异,不好协同;条块分割,难以协同。落实到物流专业,有的院校由于没有一位领军人物的带动,难以培育一个企业与学校良好协同的团队,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也只能是表层化和低水平。

       二、教学微观培养模式分析
       从教学微观而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上注重“职业性”与“高等性”的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应注重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的融合;教学体系应注重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统一;评价体系应注重工作过程的表现,不能只看工作结果。培养目标与评价体系这两方面各高职院校比较明确,下面着重谈谈另外两方面——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
       (一)课程体系
运用“533”课程开发的方法,体现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对物流专业,依据专业职业岗位相关联的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以学校专家、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如图1:
       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是:1、 物流行业与市场(物流市场营销),2、 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3、 国际货代管理(货运管理),4、 仓储配送业务管理,5、 采购与供应,6、 货物运输等。适合物流岗位群的课程一般是1、第三方物流,2、生产物流,3、港口物流,4、铁路物流,5、航空物流等。只要发挥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的力量,课程体系的建设就能够在教学动态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教学体系
       作为高职的教学体系,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教学规律、实施过程和反馈督导。在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把实战任务与教学任务融合,实现生产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项目教学法是实现生产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每年的双十一狂欢购物节,广州市商贸职业技术学校师生与天猫(原淘宝商城)的合作就是生产性教学性典型案例。每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前后,学院的教师就是培训师,学生就是员工。天猫把实际的销售和广大师生一起来完成。2012年11月11日,天猫号称十三小时销售额突破100亿,而广州市商贸职业技术学校实际销售额突破7000万。学校的学生有的做销售员、配送员、仓储员和客服员等。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融合做到:分组与分岗,教室与经营场所,学生与学徒,学习与生产,考试与考核。
       具体融合见图2 :组织上融合,劳动组织方式与教学组织方式的融合教学方式与培训方法的融合;评价上融合,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评价学生,岗位后台工作详细数据评价;任务上融合,掌握岗位上工作技能,填写实践手册;角色上融合,是学生,也是员工上线时必须佩带工章;场景上的融合,商城有学生,学校实训室是商城的分部;时间是的融合,双十一是前后是销售的旺季,也是学校安排实习的时间。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亲自做,教学效果自然好。

       三、学校外部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2月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时提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在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赠送给德国总理的鲁班锁,是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学生精心制作出来的。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指明了方向。
       (一)探索股份制合作办学
       通过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3],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使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关注高职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而不再停留在短时间的交流上.高职教育校企股份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组建一个独立的股份制教育实体。利用学校资金和资源,尝试新型的培养模式,创办自主经营的实习工厂,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或实行“一厂两责”、“前校后厂”等管理机制。校企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发展、共赢关系。引导企业参与办学,形成高职院校与公司、教师与培训师、学生与员工、教学与工厂、车间与课室、专业教学与职业培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等深度融合的机制。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学院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股,联合教育实体。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瑞士世界500强迅达电梯公司组建的电梯学院,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层次化、教学管理体制企业化的校企中外合作模式。还有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亲商理念、混合制办学,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股份制破解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浅层次、低水平、松散型等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
       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加强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提高物流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都加大了对校外、校内物流实训基地的投入。但建设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有资金困难,也有场地、土地的困难,而且建设的速度总是赶不上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为此,现在更多的职业教育,把课堂搬到生产第一线,搬到仿真现场。努力提高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水平,不局限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或微课,一些专家推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实施互助的远程教育,通过数字化传输设备,把企业真实的办公环境,技能操作区传输到学校教学区,使学生通过传输设备也能了解企业现场的岗位技能区观看技能分解,从而实现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四、余论
       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是中外职业教育的普遍方式。职业教育学者陈解放曾指出:人才培养是一个逻辑体系,运作体系,高职的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应遵循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和行业的针对性。物流行业的具体活动主要有:客户要求,客户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储,搬运装卸,采购,包装,信息技术的运用。物流活动不仅仅只是物品或服务的流动,也有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动的相伴相随。我们按照图3的技术思路进行人才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有机实行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到相互渗透,相互印证。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学生通过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了解企业的技术水平、岗位的技术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论技术学习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是构造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途径方法。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修改!)
最新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