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一个春日午后,求知若渴的我就凭着一个微信活动报名“冲到”北京,认识了一个叫海银资本王煜全的人,并且留下极其深刻印象,因为他的一句话:“国内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鼓励更多人基层创新,而是降低科研的门槛,以及如何让大众参与,因为没有科研的创新根本不值一提”。
近日,他提出科技企业3.0简称“端到端”价值链,即从一端高校实验室或研究院实验室里的科学基础研究成果,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成果转换体系做出产品,然后由产业是心更大规模量产,并且最终送到消费者一端达成完整服务价值链。王煜全同样把这个产业分工作为中美两大经济体系的的底层逻辑,会结合越来越紧密。在这番阐述中,他与海银资本最大的功能就在与中美之间的强链接。
那么落到城市这个“微观”层面逻辑,我们在美丽的鹭岛可否有所借鉴和作为呢?
“十三五”以来,厦门被定位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首批试点城市、国家骨干联运枢纽(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厦门在全国乃至全球物流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航运物流业已经成为厦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以“千亿产业”的姿态,站上历史发展的新起点。现代物流全行业从“高速度”发展全面向“高质量”发展吹响号角之时,智慧物流成为了行业备受瞩目的赛道和风口。
在聆听“科技创新才是创新之本”的灼见醍醐灌顶后,第4年的同一时间,在我主导参与设计谋划下,在厦门推杆成立了“亚太智慧物流技术装备与应用联盟”,一颗创新思维方式的种子发芽了,下笔才发现这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呀。在中美科技前沿践行的王煜全在四年前提出的“积木式创新”,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专长,在市场需求拉动下能够迅速有机组合起来,链接起来,放大聚合和创新的力量,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势能,这是一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而联盟不正是如此的形神兼具吗?这里有领军的上市企业,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有初创的科技基金孵化单位,有区域有影响力的社团组织,更多的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智慧物流技术装备和应用企业,大家正是在联盟“分享资源,分工协同,共谋发展,携手共赢”的底层逻辑上构架起来的。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是积木式创新的“变形金刚”,我们志在做成链接和服务平台,把源源不断的,同级别,有差异的供给与个性化需求及行业级需求做最快速勾连,不求最好,最贵,但求更适合更匹配。
经历联盟筹建和第23届厦门工博会(台交会)的两岸大舞台上,老王有幸与各方精英学习与探讨,了解到智慧物流这个赛道正在发生巨变,本人技拙文粗,这里引用“智慧物流”概念提出者,另一位老王——王继祥会长在今年年初的一篇文章《2019年中国物流发展与变革的十大趋势》,关于智慧物流的变革预测趋势来汇总吧。
由于物流硬件系统的软件通过联网可以不断进化与迭代创新,相当于让智能硬件有了可以进化的思维大脑,在不改变硬件情况下实现硬件系统的进化。预计2019年软件定义物流硬件理念也将会得到更深入发展,让物流自动化系统更柔性和更智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窥见:
从物流系统技术趋势看
智慧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大脑、信息传输系统和作业执行所组成。目前物流大脑创新方面处于数字化发展阶段,正在向程控化和智能化全面进化;信息传输系统方面处于互联网+阶段,正在向物联网和信息物理系统(CPS)进化;作业执行系统目前热点是自动化和机器人,正在向柔性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硬件系统进化。
从智慧物流应用领域看
预计,2019年传统物流领域智慧物流发展将加速,传统智慧物流发展预计将先从数字化开始,通过物流订单标准化与电子化,打通物流各个流程,实现一切流程数字化,进一步推动传统物流全链路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一切数据流程化,全面推动传统物流领域实现数字化发展。
从智慧物流核心技术看
菜鸟科学家预测,围绕IoT这个重大核心技术战略,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视觉、实时计算、柔性自动化等技术将呈爆发趋势,驱动整个物流业从人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我认可菜鸟网络的这一分析判断,2019年在智慧物流信息传输体系方面,将呈现由“互联网+”向“物联网+”进化趋势。
从智慧物流创新角度看
软件在硬件的排列、组合、管理、调度、控制上将居于主导地位。软件定义技术理念要求硬件层、软件层、控制层虽然在物理上融合但在逻辑上需要分离,通过把物流硬件资源虚拟化,按照单元化和标准化的思想,归类成基础的物流功能模块,通过程序软件对虚拟的硬件单元进行更开放、灵活、智能的管理与调度,实现物流装备系统的柔性化。
总之,预计2019年智慧物流发展创新将全面开花,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进展外,很多其他方面的变革也应予以关注。如:关键的智慧物流装备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将取得重要进展,物流机器人得到更广泛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在货运领域开始得到应用,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等等。
(如有版权问题,请通知修改!)